在沸腾的舆情中,一位国内三甲医院的著名专家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3年前的报道,标题意味深长:《人民网评:请永远记得,医生为我们拼过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为440万人。
400多万中国医生的收入究竟高不高?医生的收入与奉献和付出是不是相符?公众在这些问题上各执一词,不满、愤怒与压抑、委屈,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不知何去何从。
求医问药是人的基本需求,让医生获得一份体面的收入,可以光明正大获得与付出相匹配的薪酬,是实现高水平医疗服务可持续的关键。
在中国要实现这个目标,应该怎么办,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大量一线从业者,其中有的在一线城市,有的在内地县城,既有三甲医院的大专家,也有刚走出医学院大门的规培医生,他们各抒己见,希望找到一个理想的答案。
某三甲医院一位科室主任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医生就是要熬,熬到35岁~40岁,才有出头之日。各方面的经济实力才能够提升,时间成本太高了。”
一个从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要经过规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医生阶段才能一步一步晋升成为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一位医生介绍,硕士规培属于最底层,干着最繁琐的工作,可能每个月到手工资只有1600元。
一位正在广州某三甲医院进行规培的医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就拿同龄人来说,能做医生的一般都是学习较好的人,别的行业从业者有些在30岁左右已经有车有房,成为人生赢家了,但我们还在靠‘情怀’支撑。对于医生而言,25岁~30岁是人生最艰难的五年。”
上海一家三甲医院主治医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般而言,规培需要三年,规培完正式工作满两年后才能去考主治医师,之后满五年才能升副高(副主任医师,记者注)。在规培阶段,第一年因为还不具备执业证,每个月到手工资只有2000元~3000多元,之后的第二年、第三年,月收入大概在5000元~6000多元。到了住院医生阶段,到手月薪在7000元~10000多元。但在升副高之前,收入主要还是依靠科室“大锅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