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强调,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推出一系列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重大举措。踏上新征程,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优化学科、人才、平台、资金配置,努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保障。
加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学科建设,深度对接科技创新发展需求。面向世界农业学科发展前沿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适应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快速发展,必须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涉农学科设置调整机制,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增强学科专业设置的前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研究、交叉前沿、重点领域学科建设,在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增设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紧缺专业,布局建设一批服务绿色低碳、多功能农业、生态修复、森林康养、湿地保护、人居环境治理等新产业新业态的新兴涉农专业。
完善农业科技人才的引导和培育,确保科技创新第一资源供给充足。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2022年我国农业科研机构从业人员达8.77万人,各层级科技推广从业人员达到了48.98万人。要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稳定队伍、优化结构,健全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体系。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科研杰出人才培养,实施农业农村领域“引才计划”,特别是引进一批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杰出人才,加快培育一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科技人才与农业农村科技需求精准对接、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激发人才要素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活力。提升“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及高素质农民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中的作用,重视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培养,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生力军。
加强农业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条件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要依托科技平台持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央地协同,解决“上下一般粗、左右皆兄弟”的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着力突破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卡点堵点。加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纵向上明确中央、省级和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核心使命,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形成有机联动、相互补充的统一体,横向上明确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主责主业,明晰各类创新主体职责定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效能。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整合现有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平台,贯穿基础性工作、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等环节,建立全要素、高效率、全覆盖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实现高水平农业农村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基础条件保障。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磅礴创新动力。农业科研具有长期性、基础性、公益性等特点,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系统不同程度存在科技成果评价急功近利等问题,一些基础性、长周期的战略性科技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必须加强党对农业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把科技界有效组织起来,全局性地部署开展农业科研工作。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农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有效破解“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评价机制问题,激发广大农业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和潜力。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严肃整治学术不端行为,引导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传承袁隆平等老一辈农业科学家的优良传统,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切实把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
详见: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文章《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